可能前兩篇文章經由被我提到的藝人的粉絲熱情轉貼,留言板上出現不少我不認識的網友來留言,也有一些圈內的友人來告訴我他們看完後的感想。這些意見中有稱讚,但我不會特別欣喜,因為我曉得多數這樣的想法,是網友們認為我挺了他們的偶像;當然也有批評或不友善的文字,我也沒有太在意,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聲音。

 

重要的是,我趁這個機會,把過去我很少去想,外界、或是粉絲是怎麼看待記者這個工作,好好想了一遍:原來,不少人認為,記者就是對藝人特別有意見,就是想盡辦法要傷害藝人;我趁這個機會,對自己要當一個甚麼樣的記者,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。

 

幾個月前,我在一個採訪的場合,遇到好久不見、是我第一次進入平面媒體工作的長官壽哥,那時他已經從報社退休了。許久未見,他半開玩笑地在其他人面前跟我說:「想當年,帽帽坐在我前面的時候,我知道他每一條新聞都是真的。」雖然是一句回想過往的玩笑感嘆,但這句話卻讓我暗自在心裡抖了好大一下,我問自己,在現在服務的單位,有沒有常在不覺中「ㄠ」新聞?我指的不是跟經紀人或唱片公司要獨家那種ㄠ,而是為了成就一篇報導,把半杯水說成八分滿,把五十步說成百步?

 

剛到現職服務的初期,我對這個新環境抱持和外界一樣的觀感(或偏見):新聞很八卦、苛薄;但很快地,我在這裡學到新的東西:新聞可以預先規劃方向,如果方向有誤再臨場修正;新聞要通力合作完成,不是個人頭角崢嶸的單打獨鬥;新聞可以有所批判,不再一昧當說謊藝人的傳聲筒;好的記者要有想法、有角度、有見解。

 

每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,都會遇到和主管理念不合的時候,新聞工作尤其如此,有時候你認知的重點和主管不同,或是看法、角度不一樣時,在妥協與堅持中求得平衡就變得很重要,在那個時刻,我就會問自己:這樣做,有沒有違背我想當一個好記者的原則?

 

我在很學生的學生時代(好啦,差不多從小學高年級開始),就記得「王祖壽」這個名字,他在民生報的《綜藝黑白集》與《超音波周報》,是我剪貼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評論;這一兩年我三不五時會看自由時報如虹姐的部落格,看她以文字呈現新聞幕後或藝人採訪完的想法;還有也是退休沒多久的中國時報雅芬姐,她剛正不阿的個性令我尤其欣賞。他們都是我心目中的記者界A咖,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。

 

今天我在一通採訪電話結束前,聽到一位唱片公司主管跟我說,他喜歡我部落格裡的文章,我內心相當開心和感動,因為相關行業的前輩、平常和他也沒有太密切的往來與利害關係,這樣的鼓勵對我更形珍貴。

 

也許我無法在這裡用文字清楚地告訴大家,我心中「好記者」的那把尺究竟是甚麼樣子,但是我知道這把尺將繼續在我心中,在跑新聞和做人這件事上不時警惕我。

 

我很清楚演藝圈、媒體界是個現實的環境,當你服務的單位影響力大一點,你得到的優惠寵愛與特權也跟著多一點;但是我也清楚,手中名片的招牌響亮與否,並非是決定你說話大小聲的唯一關鍵。一個記者的高度,在於別人有沒有對你發自內心的敬重,如果沒有,吃飯、送禮、美言…不過都是虛幻的海市蜃樓。

 

如果有一天,我要離開這個行業,我希望曾經與我交手過的受訪者或同業,在他們的記憶裡,把我放在「記者A段班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wu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